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研究

发表时间:2025/04/26 12:48:44  浏览次数:23  

潘永华

(广西艺术学院,广西 南宁 530022)

广西世居十一个少数民族,他们都是都能歌善舞,在恋爱中“以歌代言”述说衷情,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恋爱对歌方式,本文从广西各少数民族民族的情歌对唱的习俗、情歌对唱的演唱形式和伴奏乐器进行阐述,使我们对广西少数民族情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,对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
广西;少数民族;情歌对唱

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”,广西世居十一个民族,各民族情歌对唱的演唱形式特点、伴奏乐器和对唱方式有不同,各具特色。情歌对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食粮,是情和爱的寄托。所以,情歌对唱是群众喜闻乐见一种方式,情歌对唱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“倚歌择配”的媒介。因对歌而相识,相知到相爱。可以说情歌对唱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。下面就广西各少数民族情歌习俗和音乐形态进行如下分析。

一、情歌对唱的习俗

传统的广西各少数民族情歌对唱的主要功能是体现在“倚歌择配”。因广西各民族恋爱方式不一样,他们情歌对唱的旋律、场合和演唱方式有不同。例如,壮族的情歌对唱一般在逢年过节举办“歌圩”里。壮族“歌圩”有“日歌圩”和“夜歌圩”之分。日歌圩在野外,以青年人“倚歌择配”为主要内容。夜歌圩在村子里,主要吟唱传授生产、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、盘歌和历史歌等。壮族情歌对唱“日歌圩”一般在农历三月三特别隆重,其他节日如“四月八、中元节、中秋节以及在婚嫁、满月、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“歌圩”,每到“日歌圩”,青年男女们便盛装艳服,三五成群地来到歌圩场,通过歌唱显示才能,披露心声,交流思想,找寻自己的意中人。

侗族和苗族的情歌对唱主要方式是“行歌坐夜”意思是:“夜间在室内唱歌作乐”。“行歌坐夜”侗语叫“鸟嗡”意思是“走寨子”的意思。苗语谓之“霞达撇”,即“闹姑娘”之意。这种男女交往活动,婚前人人皆可参与。男青年去走姑娘时都带有自制的琵琶或牛腿琴。当到姑娘家里,有的是敞开大门以待,有时也要经多次央求才开门,这只是善意的逗趣。入室双方均以礼相待,姑娘让坐、寒喧。聚集时无所不谈或打闹逗乐,可互叙衷肠。

“爬楼”是瑶族独特的婚恋习俗。女方家木结构干栏式木房。在靠近楼梯口(靠近大门)的旁侧,设有一间距地面一定高度的吊楼。当家中的姑娘长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到吊楼居住,以方便与男青年上门幽会。“爬楼”多在晚上进行,姑娘们在吊楼里关着门和窗唱“香哩歌”做针线活,男青年到吊楼下轻声唱“香哩歌”传话,或者先用竹竿轻轻敲一下楼板以示通报,并如实回答姑娘的提问。如果姑娘愿意,吊楼的门便会立即打开,男青年便可攀爬而上进入吊楼里。

毛南族民歌有多种形式和体裁,主要根据场合、内容、对象不同而定,最常见的毛南族情歌对唱是“比”。一般在室外演唱,其中七字一句,八句一首,叫做“比”,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“罗海”,故又叫“罗海”歌等。

二、情歌对唱的演唱形式

(一)单声部情歌对唱

广西各族的单声部情歌对唱,一般有一男一女或是二男二女对唱,三男三女的情歌对唱很少出现。情歌对唱主要在野外进行,也有室内歌唱的习俗,如侗族、苗族的“行歌坐夜”等。广西各族的情歌因民族审美情绪不一,有的情歌声音高亢明亮,激情澎湃。如大新高腔、三江六甲歌等。也有婉婉动听,缠情绵绵。如侗族假声琵琶歌、京族的哈歌等。其次是广西各民族在情歌对唱中声音运用风格独特,各有韵味。广西各族情歌对唱所用共鸣腔体可分为三类:

1.真声演唱;是以口腔共鸣为主发声方法,利用口腔共鸣在自然声区进行演唱,声音自然朴实,音量适中。如河池、柳州和桂林的“刘三姐歌谣”情歌对唱唱腔,还有京族“哈歌”、苗族“嘎果另”等。都是以口腔的真声演唱为主。

2.假声演唱;鼻咽腔和头腔共鸣为主要的发声演唱方法,以假声演唱为主,声音尖细。如侗族的假声琵琶歌,六甲细声山歌等。

3.真假声演唱;是指把歌唱的声音分成两节,高声区用假声演唱。自然声区用真声演唱。如田东定安调、仡佬族的情歌等。这类歌曲真假声转换自如,歌声宛转悠扬,缠情绵绵,别具一格。

(二)多声部情歌对唱

俗话说:“十里不同音”广西世居十一个少数民族,每个民族历史背景、文化思维、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有不同,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、各具特色的各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。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:欢、西、加、比、论等五种。在壮族地区,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,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;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。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被称作壮族民歌的“活化石”,其结构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,第三声部的鼻音哼唱最为动人,三个声部间互相协调,旋律流畅,音调柔和。侗族多声部情歌一侗族大歌为代表,用于情歌对唱侗族大歌主要以“鼓楼大歌”和“拦路大歌”和“声音大歌”为主,侗族人把侗族大歌的高声部叫“所旁”(侗语),低声部叫“所吞”(侗语),这种声部概念奠定侗族民间固有的多声部思维,使侗族大歌在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中绽放奇异的光彩。瑶族自称为“金门”、“布努”、等。在广西居住的瑶族支系繁多,瑶族多声部民歌都以其衬词而得名。如《香哩歌》、《吉冬诺》都是音衬词而得其名。清代诗人屈大均曾为瑶族民歌写下:“瑶俗最尚歌,男女杂沓,一唱百和”赞美瑶歌的经典诗句。除此以外,广西还有苗、回、彝、京、水和仡佬等少数民族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多声部民歌。

三、情歌对唱中的民间器乐伴奏

为了渲染气氛,更好地歌唱,广西各少数民族情歌对唱常常用一些民族民间器乐进行伴奏。壮族的马骨胡、天琴,侗族的侗琵琶、牛腿琴和侗笛等,苗族的苗笛,京族用独弦琴等。

马骨胡是壮族拉弦乐器,因琴筒用马骨制作而成,故称之得名。马骨胡主要流行于广西左右江一带,多为壮族独脚戏伴奏,亦可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、地方戏曲和说唱或是情歌对唱音乐伴奏。用天琴伴奏的壮族山歌或叙事歌的表演形式,叫“唱天”。由一人独唱、一人伴奏或一人自弹自唱的称作“独天”,由两人以上弹琴对唱的称作“对天”,在弹唱过程中,歌声和琴声的节奏、节拍、速度等均不相同,千变万化,但又结合融洽。

侗族用民间乐器伴奏的歌类有三种;琵琶歌、牛腿情歌和笛子歌。侗族琵琶歌,侗语称“嘎琵琶”。牛腿情歌语称“嘎果吉”侗族的笛子歌,侗语称“嘎笛”。这三种民族乐器是侗族情歌对唱最常用的伴奏乐器。由于各地琵琶歌和牛腿琴歌所使用的型号和定弦的不同,土语不同,运用嗓音不同,因而形成许多种不同的风格。有的用假嗓唱,有的用真嗓唱。大部分地区为男子自弹自唱,或男弹女唱。侗族琵琶歌、牛腿情歌和侗族笛子歌都是侗族青年们在谈情说爱时弹唱的歌曲,其内容都是比较短小的抒情歌,歌词可以按传统的演唱,亦可即兴创作,乐器伴奏下演唱的侗族情歌对唱,缠情绵绵,亲切委婉,营造了谈情说爱的氛围,另人陶醉。

苗族情歌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苗笛。苗族笛子歌,苗语称“系嘎凌”。苗笛声音比较低沉,音域不宽。为了适应歌者需要,一般苗族青年男子要准备很多根笛子再去找女的对唱情歌,在对唱时,根据男女歌者的嗓子需要,及时调换用不同音高的笛子进行伴奏。苗族笛子歌和歌者完美的结合,浑然一体,有较高艺术魅力。

四、结语

总之,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民俗千姿百态,随着社会都市的发展和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,情歌对唱的习俗已被现代的通讯工具所代替。学唱情歌的年轻人已渐渐减少,传统情歌对唱的歌俗已慢慢萎缩。传统情歌对唱恋爱模式已慢慢退出现实的生活舞台。传统民俗和民歌面临传承断绝的危机,这需要全社会和你我共同的关注,尽全力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你我的共同的责任所在。

[1]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.贵州省.民族志[M].贵阳:贵州民族出版社,2002,10.

[2] 《侗族文学史》编写组.侗族文学史[M].贵阳:贵州民族出版社,1988,12.

[3] 乔建中.“原生态民歌”琐议[J].人民音乐,2006.

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《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研究》研究成果(YB2014253)

潘永华(1971-),男,侗族,广西三江人,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声乐副教授,硕士,主要研究方向:民族音乐、原生民歌特色教学。
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